找化妆品代工厂,你得注意这4个大坑!
专栏:行业新闻
发布日期:2019-01-09
阅读量:13898
作者:佚名
收藏:
老王说,那工厂说用的是进口的原料,送来的样品绝对“光鲜亮丽”,可实际做出来的产品和样品差异就大了去了,老王怀疑代工厂用了一些“水货原料”,反正原料都叫那个名字,工厂在原料上以次充好他也看不懂。

找工厂,一招避开所有代工大坑!

品牌是爹,代工是妈,产品是孩子。“孩子”质量高不高,一个靠谱的爹很重要,可你也不能忽略“好妈”的重要性,当妈的要是挖起坑来,谁也受不了。

 

 “那年XX代工的销售拍着胸脯跟我说他们的产品没问题,可是后面就给我挖了几个大坑。老王递过来一根游泳,我接过来点燃抽了一口,呛得眼圈发红。

 

老王以前的盘子虽然不算大,但也有一票“小弟”在后面屁颠屁颠跟着叫王总,现在压着一仓库的货,还欠了一屁股债,用老王自己的话说,被代工厂坑出花儿来了。

 

可老王到底怎么被坑的呢?咱们慢慢聊。

 

1:价格便宜就好?里面藏着雷

 

“便宜没好货,好货不便宜,可一个便宜三个爱啊,我们出货折扣和利润空间就那么点,想要挣钱,牙缝里的肉都得抠出来。”

 

在那个年代,大把像老王这样做品牌的人一个劲儿找价格更低的代工,跟代工厂的人见面了,张口闭口全在砍价,但老王从来不担心找不到价格更低的工厂。用老王的话说,“那时候只要你肯找,就有工厂愿意把价格开得更低。”

 

低价虽好,可这里面的水却很深。

 

“羊毛出在羊身上,你能抠工厂的价格,工厂就能抠你产品的质量。”老王说,那工厂说用的是进口的原料,送来的样品绝对“光鲜亮丽”,可实际做出来的产品和样品差异就大了去了,老王怀疑代工厂用了一些“水货原料”,反正原料都叫那个名字,工厂在原料上以次充好他也看不懂。

 

1547258963697082821.jpg

“这些代工厂在大原料商那里是没有议价权的,每年象征性地在有名的原料工厂买点料,大批量生产的时候用的都是‘一般’的东西,反正我们这些大老粗又不怎么懂这些门道,冲着价格低就去了。”

 

除了原料以次充好之外,老王还发现,这些善于打价格战的工厂其实都是些小工厂,有时候接了大订单之后还会分包出去,工厂自己当了二道贩子,把价格压得更低。

 

“产品是给你做出来了,包装上面看不出什么问题,可里面的东西就不好说了。”

 

虽然老王怪的是代工,但他自己心里也清楚,当时自己就想挣个快钱,和那些不入流的工厂玩到一块儿去也不稀奇。

 

“纯靠低价竞争的品牌基本活不了几年,靠低价竞争的代工也没好日子过。这两年环保查得严,这些代工成本上去了,做不起低价产品,也死了一大批。”老王这句话里似乎有点大仇得报的意思。

 

2:舍得花钱就行?做的东西不见得有料

 

“后来我寻思着,这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也不是个事儿,就像做点的像样的产品出来,手里也算是有点钱了,就想去找一些正经的工厂做产品了,也给自己来了一次消费升级。”

 

可老王愿意花钱了,代工厂的技术却有点“跟不上”。

 

“不是说他们配方做得不好,调调配配的事儿他们干得绝对不输老外,但做出来的东西没什么特色。”虽然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,大家卖的东西都差不多。

 

“这些代工说起来自己有多少多少配方,实际上就是那么几个配方体系,东改一点西改一点,做出来的东西都差不多。”说起这个,老王有点愤愤不平。“我当时就想做个爆款产品出来,可后来发现,代工厂的销售把仅有的几款产品吹上了天,真正有‘好东西’的工厂并不多,还不怎么愿意摆在台面上。”

 

有时候,老王虽然自己也知道工厂销售是在“沟吹”,当时日子还算过得下去,也就认了。“都想做不一样的东西,可真正的好技术要么没碰上,要么就被人‘包圆’了,要么贵得受不了,门槛太高。所以我也能做点炒概念的产品,也还能糊口。”

 

可是,不少代工厂都是一个配方卖多个客户,真正想给产品建立技术壁垒,仅仅靠吃百家饭的代工企业其实并不容易。

 

1547258979986096399.jpg


 

“你自己就没搞点钱,搞点研发什么的吗?”

 

“我也想搞一下,可当时觉得工厂不是都说自己的研发能力强么,靠他们不就行了么?直到后来我才知道,研发也分两条线,调调配配做配方是一条线,基础研究是另外一条线,很多工厂的在基础研究方面就一片空白。”

 

老王给品观君算了一笔账,X工厂号称有几十个研发工程师,可它手上有几百个客户,一个工程师少说要管10来个客户,每个客户打样、调样、对接客户都够他们忙的,哪有闲工夫做基础研究?

 

从成本上来看,代工企业做基础研究也不是一件“合算”的事情,要砸钱不说,还不见得马上就有获得收益。

 

然而,没有基础研究的代工企业很难做出有“特色”或者有“深度”的产品,这就好比大家都会做青椒肉丝,好的厨师知道哪家青椒好,知道怎么处理青椒和肉的比例,做出来的东西肯定是不一样的。

 

可没有基础研究的支持,代工企业很难帮助品牌做产品的迭代。“路边餐馆里的厨子就只能做出青椒肉丝,大酒店的厨子却能把这道菜改良。”这就是差距。

 

说着说着,老王砸吧砸吧嘴,拉着品观君往一家小饭馆里钻。

 

3:产品出问题了,居然查不到原因!

 

“我寻思着找一家技术不错的工厂就万事大吉了,可后来还是幺蛾子不断。”

 

 正说着,一只苍蝇落在老外的手边,老一脸厌恶地用手赶了一下。

 

“有技术还不够,代工的管理也是个大问题。有的代工做得也不小了,可工厂里面还是跟个作坊一样。加工的员工口罩手套都不戴,我看到产品是这么做出来的,心里也不踏实。”

 

老王自己也是参观过不少工厂的人,但他发现,真正能把工厂管理做到位的却不算多。“说好的10万级层流净化空气,自己做的纯水净化系统,可人员不按操作规范来都是白搭。

 

“有一次,我发现两个批次的产品颜色是不一样的,一深一浅,我找工厂问原因,人家自己都查不出来。”后来老王找专家分析,专家说出了一大堆原因,什么原料没管好啊,什么酸碱度没调对啊,或者是乳化时间没掌握好,甚至也有可能是做了上一批产品之后没“洗锅”。

 

1547258965449051007.jpg


 

“你想啊,换套产品就要把锅啊管道什么的全部认认真真洗一遍,耽误了生产,费时费事儿的,到头来,还是耽误工厂自己挣钱,有的工厂就随便洗洗马上生产下一批产品。”

 

“就跟这块回锅肉一样,这次吃的和上次味道不一样,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问题我不知道,厨子没准也说不出来。”老王指着筷子上的肉说道。“但这绝对不是一个玄学问题,要一板一眼做事儿,这点品控能力肯定是有的;即便真出了什么问题,也是能够追溯出来的,也不至于连个说法都给不了。”

 

说罢老王把肉喂到嘴里,“吃没准是能吃,但吃着就不对劲。”说到底,管理也是要成本的,大家虽然都拿到这标准那标准的认证,真正有没有照着做谁也说不好。

 

4:一张大订单直接把你玩破产

 

到后来,老王也学聪明了,专找一些给外资大牌、屈臣氏做代工的厂做产品。他认为,这样的工厂无论是技术还是管理都信得过。毕竟大佬们已经帮他“验”过厂了。

 

“这么算起来,我也是和欧莱雅在一口锅里吃过饭的人。”老王笑道。在同一口锅里吃饭是好,可老王却把自己给吃撑了。

 

“人家家大业大,走错了方向,也就是交个学费;我这种小品牌就是把身家性命搭进去了。”

 

老王表示,一些技术其实是超前于市场的,自己这种小牌子并没有很强的市场教育能力,也担不起这个成本。但是一些代工企业喜欢闷头搞技术,搞出来的东西确实不错,就是不在市场节奏上,大公司有钱养着这样的技术,但自己这种小公司对这种风险的承担能力十分有限。

 

“其实现在市场变化的节奏越来越快了,一些代工还搞大订单、长周期的生产模式。我们底子薄,别说走错一步,有时候走慢一步就玩完了。要我们做得大,我们也想和工厂搞长线、大订单合作,只是市场越来越碎片化,我们这种小个子本来有很灵活的‘身法’,人家大库存压下来,还是招架不住。”

 

“你说我是做100万件产品一年周转1次比较好,还是做10万件产品一年周转10次好,很明显是后者比较好嘛。老王很明白,现在的市场节奏就是需要他们短单快打,找到突破口之后再长驱直入。

 

然而,从工厂的角度来说,肯定是一次做100万件有赚头,也比较合理。

 

老王自己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本身就不强,代工企业还一味想着做大单,终于两者一起一大批滞销品压在仓库里;合作的代工厂还压了一批原料到处找销路。

 

“玩不动了,咱也歇口气。”老王正说着,工厂那边又打电话来催货款了。“喂,王总啊,上次的货款还要多久到账啊?”

 

虽然说,老王之所以落到今天的田地,也不能都怪人家代工厂。只是像他这样的门外汉,想找能玩到一起的代工厂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。

上一页:八宝粥灌装机,谁家占优势
下一页:中国逐渐放宽动物测试相关政策 吸引了更多进口化妆品